大小单双app手机版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大小单双app手机版 > 新闻动态 > 10万亿矿产全造假, 恒大成催命符! 粤民企一哥演技封神后惨成笑柄

10万亿矿产全造假, 恒大成催命符! 粤民企一哥演技封神后惨成笑柄

发布日期:2025-08-16 15:23    点击次数:117

比恒大还要离谱的暴雷来了。

10万亿矿产全造假,7000亿营收全靠吹,70亿股权被冻结,力压华为的广东民企一哥,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近日,号称“世界铜王”的深圳正威集团董事长王文银,被推上风口浪尖。

8月5日,正威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九鼎新材发布公告,收到沈阳中院的执行裁定书,裁定拍卖西安正威分公司约4.99%的股份。

截至2024年7月份,算上另一家子公司深圳翼威,正威集团在九鼎新材的股份一共被冻结了22.67%。

今年6月,九鼎新材未及时披露股票被冻结或拍卖事项,王文银及公司被江苏证监局给予警告,分别处以100万元、120万元罚款。

这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这几年,正威集团债务高企,官司缠身。而王文银,这位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靠着500块闯荡深圳,]打下一片天的“铜王”,早已没有当年登上胡润富豪榜那样神气活现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家曾经风头无两,在商界纵横捭阖的世界500强企业,沦落至此?

上次是恒大,这次是正威,如何才能揭开这些挂羊头卖狗肉,靠杀猪盘做大的企业的遮羞布呢?

调整好坐姿、站姿、躺姿,请听我细细分析这背后的惊天骗局。

事情还得从2022年10月,中建八局的一纸诉状说起,在诉状里,中建八局,要求正威及其下属子公司,支付1.03亿元工程款。

这事儿一直拖到2023年9月才被媒体曝光,王文银因无力支付这1亿元,而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消息一出,舆论一下子炸了锅。

要知道,在2022年公布的广东top10企业名单中,正威可是以7227.54亿的营收,力超华为成为龙头的,这个营收就是放在全国企业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怎么会连区区一个“小目标”都付不起?

就这样,拔出萝卜带出泥,大家逐渐发现了正威集团,其实就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

因为王文银的正威不光欠中建八局的钱,还跟多家公司都有股权纠纷。

仅在2023年旗下子公司,就遭遇多起“股权冻结”事件。

5月,河南龙迈供应链管理公司,7月,安徽全威同业控股有限公司,深圳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8月,山东正威华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1月份,正威集团,更是被冻结了70个亿的股权。

到了今年,更是连老底都护不住了,曾经意气风发地入主九鼎新材,连名字都改成正威新材了,现在却落得一地鸡毛。

今年5月28日,王文银和妻子刘结红更是登上了郴州苏仙区法院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申请执行标的为5039万。

看到这儿,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了,所谓7000亿的年营收,全是吹牛。

其实,据《界面新闻》报道,从2021年正威集团申报世界500强的数据来看,公司的净利润只有125亿人民币,以营收7000亿来算,利润不足2%。

甚至有人说,这125亿都是骗人的,实际利润只有1个亿。

无论是真是假,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那就是,正威集团所谓稳定的现金流,全是忽悠老实人的。

而王文银和他的正威集团,就是靠着这一手忽悠,欺上瞒下地来回倒腾钱,揣到自己腰包的。

具体有哪些手段呢?

第一个,虚报数据。

除了刚才说的吹自己有7000个亿的营收,还有就是不断宣传自己是“世界铜王”,宣称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10平方公里的商业开发园区,100平方公里工业开发园区,1000平方公里采矿区,1万平方公里矿区面积,10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高达10万亿元,甚至还有自媒体吹他公司坐拥3000万吨铜资源的储备。

实际上呢?

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公开统计里,截止2017年的全球铜矿项目中,连正威集团参与的影子都找不到。

这还没完,数据造假了,如果有人要看真东西,那不就露馅儿了。所以只能接着造假。

第二个,产能造假。

核心套路就是把外面买来的成品铜,当成自己生产的成果。多数电解铜都是从国外进口或国内外购,再运进厂区“走场子”。

据已经离职的山东正威华能前员工说,公司投产以后,经常有枣庄市,甚至山东省里的领导到厂区参观。

为了展示生产线的忙碌,公司经常会搞一些“假生产”的情况,比如从外面运一些不是正威华能生产的电缆成品到厂区,车间行车来回空转等情况。[[1]]

不得不说,这招偷梁换柱,玩得确实溜。

这招玩得溜,有一个前提,第三个手段,靠名头行骗。

整天顶着世界500强、世界铜王的名头,到处说要在各地建产业园,要政府招商引资。

还是拿刚刚提到的山东正威华能举例,当初来建厂的时候,说是要投资120亿,结果三年下来只投资了23亿,项目最后还烂尾了,600亩的厂区,就剩下稀稀拉拉20来个员工,还有几个是保安。

有人说,那好歹投了23个亿,还是有实力的。

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他这23个亿指不定是哪里贷款来的?

因为他不光骗地方,连银行也给骗了。

2021年6月,贵阳银行双龙航空港支行,向正威集团下属的贵州国际商品供应链公司发放了16亿元贷款,王文银抵押了16套房子,到现在钱还没还上。[[2]]

2024年8月,王文银入股的兰州银行,已经将他踢出董事名单,持有的2.46亿股份也被冻结。

正威集团的授信明细表显示,截至2023年8月,正威集团一共从各家金融机构共计获得授信203.16亿元,其中已放款的资金总额为181.91亿元,而放款方主要就是地方银行。

那地方产业园和银行贷款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他打着建产业园的名头,忽悠来低价土地,转头就去贷款,纯纯两头骗。

而且,不查不知道,正威在各地一共投资了二十几个产业园项目。

不光拿着工业用地,还拿了许多商用和住宅用地。

就这还不算,他连自己家乡也骗。

他是安徽潜山人,借着名气让当地政府,给他投资了好几个项目,但这些项目最后基本没怎么做起来,反而拖累了地方政府。

比如正威潜阳新材料园区项目,交付一年多,厂里也没几个工人。

倒是给自己修了个王家庄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应有尽有,要是不说,真以为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园林景区。

占地8058平方米,相当于20个篮球场,还建了两栋别墅,煞有介事地挂着两块公司的牌子。

2023年9月,记者去采访时,这个庄园还在扩建5层高楼,你敢信?

说到这儿,估计有的朋友就奇怪了,按理说这正威集团一开始好好的,也是个名头响当当的民营企业,怎么最后堕落成这样了。

还记得我们开头说到的恒大吗?王文银的东借西借,都跟一个人脱不了关系。

没错,这个人就是许家印。

王文银和许家印的交集,要从恒大最辉煌的时候说起。

恒大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那几年,许家印的饭局名单里,都是国内顶流的企业家。

王文银当时正凭着“世界铜王”的光环在全国招摇过市,两人一见如故。许家印看中的是王文银的资源跟人脉,王文银看中的,是搭上恒大的顺风车,把自己吹得更高更响。

为了拉近关系,王文银还当众送上了一幅亲笔藏头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许家印卓越且伟大”,别提多肉麻了。

但赚钱嘛,不寒碜。两人很快达成“互捧”关系,恒大有项目找钱,正威就出面帮忙;正威要进入某地投资,恒大的名头也能帮着敲开大门。

2017年到2019年,正是许家印红火的时候,别的不说,许皮带这个外号,就是那时候传开的。

眼看着恒大炙手可热,王文银直接投了50亿。还有传闻说,他跟恒大有关的投入高达900亿。

目前,能查到的消息是,2020年9月,恒大跟它的1300亿战略投资方,签订了一个863亿不需要再回购,转普通股的协议,王文银只是这些战略投资方其中的一个。

实际上,许家印和王文银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土地交易。

正威在各地以建产业园名头弄来的低价土地,除了抵押给银行弄贷款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都给了许家印的恒大。

正威给恒大的地块,大多被恒大“住宅化”处理,通过预售和抵押实现快速变现。在房市繁荣期,这帮恒大赚了不少钱;但市场下行后,很多项目陷入烂尾或停工。

最典型的就是,2017年,正威集团旗下多家房地产开发子公司陆续被转给恒大下属公司,这些被转手的子公司,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在兰州拿下近20块住宅用地、8块商住用地,至今也没搞出什么名堂。

诸如此类的操作还有很多,这也就埋下了恒大债务危机的隐患。

果然,没几年,恒大债务危机爆发,搅得资本市场,天昏地暗,连风光无限的许家印也成了阶下囚。

王文银投进去的钱瞬间打了水漂。更要命的是,这不仅让他失去了资金,还断了他在资本市场的信用链。

恒大的暴雷,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把正威的资金池直接炸干了。所以,就导致了正威如今拆东墙补西墙、拼演技的局面。

可是话又说回来,在资本舞台上,演技再好的演员,也总有谢幕的一天。

许家印用腰间那条耀眼的“皮带”,系住了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恒大帝国,却也套住了无数投资人的血汗钱。

王文银用“世界铜王”的光环,把一个漏洞百出的正威集团,硬生生包装进世界500强的名单里。表演很精彩,但当灯光熄灭,留下的只有债务、烂尾和遍地的空壳项目。

所以,真正值得反思的,不仅是如何识别他们的行骗伎俩,而是我们为什么一次次为这些精心包装的骗局买单。

就此打住,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